建筑業是四川傳統優勢產業和富民產業,為持續做強建筑業對經濟發展的推動效果,省委省政府相繼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建筑強省”建設,加力促進建筑業與先進制造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轉變生產方式,壯大產業優勢,轉換增長動能。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五冶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永繁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建筑大省”向“建筑強省”邁進,需要全省建筑業上下游各方經營主體的積極作為,特別是頭部企業要充分發揮引領作用,帶頭推動建造方式革新和建筑品質升級,切實推動四川建筑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扎根四川六十余年的老牌央企,中國五冶集團近年來結合四川戰略導向,聚焦主責主業,圍繞建筑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方向加速布局,在“建筑強省”建設進程中當頭雁、做先鋒。
中國五冶集團緊跟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政策導向,積極推進建筑生產方式變革,在成都投資建設了占地近千畝,集產品研發、設計、中試、生產為一體的建筑科技產業園,行業領先的全自動無人化鋼結構智能生產線也在去年投產并達產,生產效率可達傳統方式的3倍,目前正承擔2026年四川省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主場館、成樂高速擴容項目等全省重大工程的建設任務。朱永繁代表透露,今年產業園還將“上新”國內第一條全智能鋼結構部件生產線和行業領先的機器人自動化裝配系統,為更多“天府地標”提供高品質的鋼結構產品。
在智能建造方面,中國五冶集團搭建起以數據為底板,覆蓋數字設計、智能制造、智能施工、智慧運維四大環節,囊括多項運用場景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在第四屆川渝住房城鄉建設博覽會上,由中國五冶集團牽頭成立的成都蓉筑智能建造創新研發與產業促進中心揭牌,該中心聯合了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市大數據集團等26家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央國企產業鏈單位,集“產、學、研、用”于一體,將促進智能建造全產業鏈企業緊密合作。目前,中國五冶集團正研發施工通用智能運輸、高空焊接等多款建筑機器人并取得進展,“我們還在與業內頂尖企業合作,共同開展建筑智能機器人研發智造,助推建筑機器人這一細分賽道向規模化、產業化邁進。”朱永繁表示。
在建筑綠色化方面,中國五冶集團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圍繞建筑全生命周期節能降碳,依托中國五冶科技中心大廈、四川天府永興實驗室、濟南至濰坊高速公路、雄安國貿中心、中國五冶上海臨港基地等零碳、近零碳示范項目,持續加強綠色低碳技術的研發應用。比如,四川天府永興實驗室項目建立了碳排放源“測、采、算”模型,可實時監測分析各個工序的能耗和碳排放情況,相關數據將為地方政府制定綠色低碳建造政策體系提供支撐,助力四川建筑業向“綠”轉型。中國五冶科技中心大廈是四川省唯一經國家級權威機構——中國建筑節能協會認證的零碳建筑,該大廈配備了中國五冶集團自主研發的建筑智慧低碳運維系統,現已成功在全國推廣應用。
新質生產力加速培育,創新載體也在不斷升級。中國五冶科技中心大廈自去年5月投用以來,已入駐智能建造、裝配式鋼結構等八大工程中心和兩個院士(專家)創新工作室,舉辦四川省建筑工業化與智能建造科技活動周等主題論壇、學術交流活動30余場,成為四川省、成都市建筑行業科技創新共享平臺。
“接下來,中國五冶集團將繼續發揮產業鏈‘鏈長’的帶動作用,繼續圍繞建筑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培育建筑業新質生產力,積極構建協同創新、優勢互補的建筑產業生態圈,為四川‘建筑強省’建設貢獻更多更大力量。”朱永繁表示。
新聞鏈接:
https://www.thecover.cn/news/zQt%2BvyYB8e2H90qSdq8Jkw==